【青岛晚报】《百川东到海》吕剧新探索

时间:2023-07-27 09:44:20 访问:758

青岛市花“耐冬”是《百川东到海》主题思想的象征形象、美学意象。

舞台设计的青岛化和现代感体现了《百川东到海》的青岛城市特点。

吕剧传统的四大件乐器与交响乐队的双管编制相结合,创新发展了吕剧。

《百川东到海》是一部新时代具有青岛城市特色的现代吕剧。

“激流险滩挡不住,百川归海向东方。”

7月20日,青岛出品的大型吕剧《百川东到海》成功首演。业内专家肯定该剧主题宏大、立意深刻,是一部新时代具有青岛城市特色的现代吕剧。

此前,青岛吕剧已经20多年没有创排新剧。

《百川东到海》,重新激活青岛吕剧的蓬勃力量,创新融入青岛城市特色,从台前到幕后,也如百川归海,终成大戏。

青岛吕剧再度焕发光彩

1960年5月,青岛市吕剧团成立,创演大型革命历史剧《春雷》,亦如春雷般在青岛戏曲舞台打响。随即,青岛吕剧在省内巡演,处处叫好,至1962年底,剧团已积累了大小剧目三十余个,表演日趋成熟稳定,很快就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期。在此期间,青岛吕剧原创剧目不断推出。

青岛,自此开始发展为吕剧重镇。

上世纪70年代后期,青岛吕剧迎来“新生”,剧目创作与舞台表演开创了新局面,涌现了一批省内有名的吕剧艺术家,青岛吕剧演到了大江南北,收获观众和业内人士的赞誉。随着时代发展,青岛吕剧在上世纪80年代也做过有益尝试,以“吕剧演唱会”等形式演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聚焦报道,中国唱片社也灌片在全国发行。上世纪90年代末,青岛先后创排了大型吕剧《无品芝麻官》《陈济敏》等大戏。进入新世纪之后,青岛吕剧更多参与到青岛的文化公益活动中,并逐步复排了经典剧目。一方面随着“乡音乡情”吕剧百场公益演出,吕剧走遍岛城各个区市,并将戏送到工矿企业、社区街道、田间地头;另一方面,吕剧表演艺术家李乐芬、龚鲁阳带领青年演员们,先后复排了《姊妹易嫁》《墙头记》《借年》《喝面叶》等诸多经典剧目,坚持了传统吕剧在岛城的传承传播。

青岛的吕剧还好吗?近年来青岛吕剧发展并不理想。山东省文化厅原副厅长陈鹏,是山东吕剧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在《百川东到海》的专家研讨会上,他特别感慨:“青岛的吕剧对青岛戏曲人来说是一个情结,今天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答复。青岛有品质有品相的吕剧又立到舞台上了!”

《百川东到海》重新激活了青岛吕剧的蓬勃之力。

传统戏曲守正创新的探索

往传统的历史深处走,抑或创新融入新发展。新时代传统戏曲的探索发展,目前多是走这两条路子。在青岛演艺集团歌舞剧院考虑重启吕剧原创项目后,选择的是“守正创新”之路,歌舞剧院白洁院长解释,“《百川东到海》保留吕剧的本体,融入交响伴奏、采用现代的数控舞台等等创新元素,是一台守正创新的大戏。”

保留吕剧传统唱腔特点,是“守正”的正中之正。《百川东到海》的唱腔设计刘俊亮考虑到该剧是比较宏大厚重的剧目,“讲究依字行腔,又考虑时代性,在唱腔的板式结构、旋律的走向做变化和发展。”在音乐上,《百川东到海》最大的创新在于将吕剧传统的四大件乐器与交响乐队的双管编制相结合,情绪音乐和伴唱音乐借鉴电影音乐的创作手法,让传统戏曲更加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追求。作曲马俊首先从技术上解决西方音乐的中国化,再融交响于吕剧。“让传统戏曲洋气、大气、接地气。”最终,交响的情绪音乐代替了传统戏曲的过门以及转景。

“有气势,新鲜!好听!”这是首演现场观众的第一观感。而中国戏剧杂志社原主编赓续华在《百川东到海》中看到了都市化,“新时代的地方戏曲完全可以吸收很多音乐样式;新时代的吕剧风貌,不要一味地追求土,完全可以有另外一种风貌。”

交响在剧中起到了部分结构作用,同时渲染了情绪——这给吕剧发展开了先河,带有一定的独特的方向性。这是《百川东到海》研讨会上专家的一致意见。

在青岛找到现代吕剧发展新方向

从题材到呈现到艺术结构,《百川东到海》是一个城市文化的产物,有别于传统的吕剧审美表达。这部大戏被定义为“新时代具有青岛城市特色的现代吕剧。”

青岛演艺集团副总经理张乐群则曾言,青岛“文华大奖”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是有山东特色的民族歌剧的成功探索,因此在策划创排《百川东到海》之时,团队就在考虑“有青岛特色的现代吕剧。”

《百川东到海》的青岛元素沉淀在整个剧情和精神镜像之中。“既然是在青岛做吕剧,就集中力量把青岛元素做足做大,展示青岛吕剧艺术的传承发展。”导演李利宏透露,从郑欣的长篇小说改编为吕剧,编剧集中选择了小说里抗战背景下的青岛故事。在寻找青岛特色的过程中,团队抓取了青岛老城“上上下下的老街、红瓦绿树的风貌。”特别选择“红耐冬”为全剧主题思想的象征形象、美学意象,“青岛市的市花,代表坚强不屈,用来表达民族,表达青岛人,这个形象太珍贵了。”

“看到舞台上青岛的标志性建筑、老字号的牌匾,仿佛回到过去,演员们在舞台楼梯上上上下下,一下就有青岛的感觉了……”《百川东到海》让青岛观众一眼就看到了青岛。比视觉更深一层的,是剧中讲述的青岛往事,让大家重新了解了崂山抗日游击队在青岛港营救被掳劳工的历史。“该剧是首部反映青岛城市抗日历史、反映青岛港劳工历史的戏曲作品,对填补丰富相关戏曲舞台的创作空白大有裨益。”白洁如是总结。

能够如此丰富呈现青岛往事的吕剧,背后呈现的是青岛演艺集团歌舞剧院的综合艺术势力。经过“文华大奖”舞剧《红高粱》、歌剧《马向阳下乡记》的创排,全院各个门类的艺术部门都得到了历练,整合资源打造精品,已经成为歌舞剧院近年来比较成熟的创作模式。

“这是青岛自身院团优势的有效利用,也是吕剧发展的有益尝试。”欧宝注册网(中国区)首页社文艺部原主任刘玉琴非常认可《百川东到海》的探索意味。

《百川东到海》是吕剧在新时代的复苏、重整雄风的一次有益的实践。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仲呈祥充分肯定了该剧从长篇小说到吕剧的取材改编,认可该剧是“青岛吕剧的一次发人深思的有益探索。”青岛要抓住这部戏,不断提升,“让这部作品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去。”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贾小飞